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蓝方

编辑:廖廖、刘艺

 

阅读提示:

全文7904字,阅读需16分钟。

 

 

 

随着浩浩荡荡的帝吧出征,瑞典电视台的再三道歉,作为中国游客瑞典事件续集的辱华门姑且算是告一段落。

 

2018921日晚,瑞典当地的公共电视广播平台瑞典电视台(简称SVT),在《瑞典新闻》栏目中,播出了一段涉嫌歧视、侮辱中国人的视频。

《瑞典新闻》,名为新闻其实是一档娱乐性的讽刺栏目。主持人是39岁的喜剧演员加斯帕·罗恩达尔(Jesper Rönndahl)。当晚的节目有30分钟,与中国有关的部分约为十分钟,其中包含对中国游客与当地酒店发生冲突一事的评论与嘲讽。

这期节目被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定性成恶毒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但按照节目组的解释,这段视频是为了指出瑞典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对华人和亚裔的歧视,没有得到和其他种族主义问题同样的关注。

922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率先发布一则官方通告,对该期节目予以强烈谴责。与此同时,《环球时报》在第一时间将这集墙内观众无法看到的节目进行了翻译和摘编。辱华视频的广泛传播引起轩然大波,民愤激荡。

924日,帝吧发出出征号令。当日20点整,百万大军攻陷瑞典外交部、SVT电视台和涉事主持人的社交网络页面。

 

 

随即在925日下午,节目组发出官方道歉声明,承认节目表达的整体意思出现了缺失。26日,瑞典当地华人团体到电视台与节目组沟通,再次录发了一则道歉视频。不过,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并不接受这一道歉,26日、27日连续两天在使馆官网上督促电视台真诚道歉”“承诺彻底摒弃种族主义

 

一期旨在反种族主义的节目,何以自身变成了种族歧视?当我们因为身上的民族身份而感到被冒犯时,究竟可以怎么做?

这场瑞典电视台辱华门,或许提供了一个分析样板。

 

 

瑞典电视台到底播放了什么?

 

瑞典电视台的这档节目到底讲了什么?

924日,SVTyoutube释放了引起争议的完整视频的英文字幕版,共10分钟。其标题就是,Sinophobia is not ok(排华是不对的)。不过,节目组最初上传的瑞典语版的视频,标题里并没有not ok,原标题是raisism mot kineser,意思是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按照节目组的说法,排华是不对的,是制作当期节目的初衷。

 

 

(好奇的伙伴可以科学上网观看整段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jkURzcgi8

 

节目开场,观众们跟着主持人一起念了一段话: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其实,我是。

按照节目组后来的解释,这段话本意是反讽,为节目定调:嘲讽被瑞典主流社会忽略的种族歧视。

 

主持人先回顾了之前节目里针对中国人的内容。例如有一期节目嘲讽了在海外不文明的中国人,他们已被中国当局限制出境;另一期节目中喜剧演员们炸毁了中国商人投资的烂尾地产项目龙门

紧接着主持人话锋一转:之前这些针对中国人的内容,你们举报了吗?但如果我们的节目,有针对萨米人、阿拉伯人或非洲人的内容,我一定会被堆积成山的举报信攻击。

 

 

为何你们不举报呢?主持人自嘲:那是因为瑞典人憎恨种族歧视——但不包括中国和俄罗斯。

 



主持人对这样的忽视进行了明确的否定。他指出,中国确实限制了169个公民出境,因为他们的表现极其糟糕——但那仅仅是1.4亿人中的169个人。然而,瑞典人却忽视这样的事实。在瑞典社会,针对中国人或其他亚洲人的种族歧视是ok的。

(注:关于169个公民被限制出境的事实信息其实有误,节目援引的数据来自信用中国公布的首批限制乘坐火车飞机严重违法失信者的名单,一共169人,他们在一定期限内被禁止乘坐火车和飞机。这些人被限制,并不是因为在境外丢人的表现,他们其实是税务、证券期货、民航、铁路等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人。)

 

作为证明瑞典社会默许歧视中国人的证据,节目接着播放了一系列曾出现在瑞典媒体上丑化中国人、带有明显种族歧视色彩的镜头。

为何媒体上会有这些歧视性的镜头?主持人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瑞典人对中国丝毫不了解。

 

为了证明瑞典人对中国的无知,节目里出现了一张中国地图。相当讽刺的是,节目组对中国恐怕也是同样无知。这张地图,缺失了台湾和西//藏部分地区。主持人就着这张地图向观众发问:你们可曾听说过深圳?听说过重庆?——恐怕你们会将重庆和tjingtjong搞混吧。(TjingTjong,是瑞典语里嘲弄汉语发音时常用的土话,具有一定的冒犯性。)

而事实上是什么呢?不为瑞典人了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主持人接着列举了中国的一系列壮举:

世界上最长的20座大桥,有13座在中国;中国人建造的三峡大坝,甚至可以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这也是国外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他们有300种语言,55个少数民族(说到这里主持人又用了一个中国政治的黑梗)。

 

话题到这里,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中国旅客事件上。主持人说,因为我们对中国了解的太少,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一场事故。

主持人先简单的介绍了事件的背景经过,接着从相关视频里,截取出了两个笑点:

第一个笑点是,两名女警察一头一脚的抬着曾先生的父亲走出酒店,而画面的背景音是曾先生高声疾呼:this is killing(这是杀人)。播到这里,现场的观众笑了,主持人也笑了。他说:这不是杀人。如果这也能杀人的话,一定是最低效的方式(This is not killing, is the slowest way possible to kill a person)。

第二个笑点,是曾先生的母亲在酒店门口哭天抢地,高喊救命呐。主持人反复模仿了几次救命呐,笑着说,难道这听上去不是“kill me now”(现在杀了我)。当一个不懂中文的瑞典人在大街上听到一个人高喊kill me now(救命呐)会是什么反应?他让观众想象,当一个落水者喊kill me now,你会开车直接离开吧?

 

这起纠纷,在主持人眼里只是一场文化冲突(big culture clash)。因为瑞典人不了解中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因此酿成冲突。

但这件事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大使馆也怒不可遏。很多瑞典人认为这是反应过度(overreact)。

为何中国大使馆会反应过度?节目到这里,援引了一些时评人的解释:因为某位僧人新近访瑞,也有可能因为桂姓出版商的事情。

对于这一解释,主持人嗤之以鼻。他表示普通瑞典人连谁是桂都不知道,桂在瑞典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另一个厄立特里亚的政治犯。

为何瑞典社会对桂案的关注度不及厄立特里亚的政治犯?主持人认为,都是因为钱。2018年上半年,瑞典向中国出口了340亿的货物,而向厄立特里亚出口最多的是垃圾。中国拥有沃尔沃,买断了瑞典最大的电影集团SF Bio,制造瑞典人每天使用的手机,成为超级大国,买下了快半个非洲!——说到这里,节目引用了马拉维大使王世廷介绍中国在当地的项目的镜头,主持人顺便又用大使的名字shiting开了个涮。如果我们总是在指责中国当局羁押瑞典人(注,这里指的是桂姓出版商,他有瑞典国籍)、侵犯人权,还怎么从他们那里赚钱?

主持人否认酒店事件是因为政治因素发酵,再一次强调,这只是一场文化冲突。

 

于是,他要为瑞典当局出一个主意以恢复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这个主意,就是在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投放一则瑞典欢迎你的视频(这里主持人又埋了一个梗,因为中国人没法通过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看到SVT的节目,所以要投放在优酷)。

节目组在优酷上伪造了一个瑞典官方频道的账号,发布了一则恶搞的宣传视频,然后截取了在优酷上播放的真实界面。这个视频,节目组在截图后就立即下架了。

 

这则宣传视频,故意配上拙劣的中文配音,用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提示中国人不要在历史建筑物前大便、看见人们带着狗出行不要以为是他们的午餐、吃饭时不可大便、在瑞典不可以进行种族歧视——因为瑞典信奉人人平等(但不包括中国人)。如果你在瑞典表现不好,我们会打你屁股”——这时画面又切回了曾先生大喊this is killing的那一幕。

这则显然是在说瑞典不欢迎你”“瑞典歧视你的视频,使用的是瑞典社会对中国人最为低劣、恶毒的刻板印象。

如果从节目组反讽的立意来理解,这则视频是在讽刺瑞典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何其荒唐无知,讽刺他们高高在上的宗主国态度,嘴上说瑞典欢迎你,却处处存在对华人的歧视。

然而,从最后的传播效果来看,这则恶搞视频,似乎没有起到预想的反讽效果。播放完这则宣传视频,节目便结束了,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说明,或态度明确的否定。

 

 

讽刺种族主义的节目,

怎么自身变成了种族主义?

 

节目引起诸多争议后,节目组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反复解释,制作节目的初衷,是为了讽刺自诩平等的瑞典人,默许纵容针对华人的歧视。

但为何这期旨在反歧视的节目,最后自己却被视作种族主义?

 

四个环节出了问题。

 

第一点是毫无争议的,关于中国版图的使用错误。为了证明瑞典人连中国的深圳、重庆都不知道,节目里配合展示了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却没有台湾和西///藏的部分领土。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在第一时间就该问题提出抗议,但节目组方面始终没有正面解释。

 

第二点,也是争议最大的,是节目最后瑞典欢迎你的虚构短片。

如果仅仅只看这个短片本身,毫无疑问,是对华人极为恶毒的侮辱。

节目组后来也提到了技术处理上的错误:尽管截图后他们就立马将这一短片删除了,但依然被很多华人看到。

如果将这个短片放在整个节目中来看,即便承认节目组主观上是想反讽,但客观上到底有没有起到反讽的效果,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立场的观众也有不同的感受。

使用最为荒唐的种族歧视素材去讽刺种族主义,背后的尺寸其实很难拿捏。既然要讽刺,节目不可能向所有观众解释引用这一恶毒短片的目的和意义;但缺乏明确的态度和提示,直接传播这样的短片,反而可能加深人们对于华人的刻板印象,而且是最为丑陋、低劣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从国外观众在youtube上的留言来看,观看了完整的视频但并不认为节目组是在反讽的,大有人在。

 

 

关于这一点,节目组的负责人后来也承认,没有把握好反讽的尺度

 

第三点,是主持人对曾先生母亲的口音模仿,反复学说救命呐,并取笑听起来像“kill me now”模仿、嘲笑他人的语言或口音到底是不是种族歧视,在西方一直有广泛讨论。一个人的语言或口音,往往和他的国籍、种族,甚至是阶级身份紧密联系。用模仿的方式嘲弄他人的语言,往往也是对他人种族身份的冒犯。

2015年,BBC的一位评论员曾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假扮中国人口音搞怪。当现场转播拍到两名中国女观众挥舞国旗时,他用戏谑的语气模仿中国口音说:哇喔,她们说,看一下,我们来自中国!这一模仿被一些观众认为是种族主义的表现,评论员也被公司内部训话。

 

第四点,则是节目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出现了问题。SVT没有渠道向中国观众展示整个节目,也就无法完整呈现他们的节目意图。

绝大多数中国墙内的读者看到的节目视频,是被《环球时报》剪辑后的三分钟的版本。

对比10分钟的完整版本,《环球时报》的剪辑版集合了哪些内容呢?

-为了证明瑞典社会纵容对华人的歧视,节目组援引的瑞典媒体丑化华人的镜头;

-错误使用中国地图的镜头;

-主持人调侃曾先生母亲kill me now(救命呐)的镜头;

-以及节目最后虚构的瑞典欢迎你的短片镜头。

可见,整个节目中,所有具有冒犯性的镜头,都被切断上下文集合在了一起。

 

在提供这一三分钟视频的同时,《环球时报》也对整个节目内容进行了翻译介绍(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对比《环球时报》的介绍与节目原片,或与我们第一部分的介绍相对比)。

但这一介绍,却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节目组的原意,切断了各个部分背后的逻辑,并选择性的删除了大量内容。例如,主持人在节目中明确的抨击了瑞典社会对中国的歧视不符合事实(例如强调不文明的游客只是1.4亿人中极小的部分),但这一内容被删掉。主持人认为酒店事件的发酵不是因为政治因素,却被说成他猜测事件背后有政治意图。最后作为节目道具、并被第一时间删除的恶搞视频,在环球网推送的标题里则被断章取义地称作怕中国人看不到,瑞典电视台将中文辱华节目放优酷

 

从舆论的反应来看,中文社交网络以及官方媒体、自媒体中大量情绪激动的评论,都是基于《环球时报》剪辑的视频和介绍。

如果只将《环球时报》作为信息源,瑞典电视台的节目,确实是恶毒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突破了人类道德底线,严重挑战人性良知,严重违背媒体职业道德

 

 

真的感到被冒犯,又该如何抗议?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基于节目的完整版本,当期节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节目最后使用的瑞典欢迎你虚构短片。该短片极具冒犯性,节目组也没有恰当、完整的表达出他们使用这一虚构短片的目的,或对该短片的否定评价。

 

但是,能否直接就将这期节目定性成歧视言论或仇恨言论,进而进行法律审查、限制?

根据瑞典媒体监督局(the Swedish press and broadcasting authority)对媒体的要求,对特定肤色、种族、宗教、性别、性取向的人群有冒犯性的节目是禁止的,但在定性时需要考虑节目本身是否是讽刺性或幽默性的。

 

 

在瑞典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也有两条规定与SVT的言论有一定关联。

第一条规定,是针对国别或种族的煽动agitation against a national or ethnic group)。瑞典的法律禁止种族主义言论。如果有人在散播的言论中,基于某个群体的种族、肤色、国籍、宗教信仰、性倾向等表达出威胁或轻蔑(contempt),都有可能被判处两年拘禁。这里的轻蔑,是指对某个群体表达侮辱性(insulting or degrading)的观点。即便是讽刺性的言论,只要该言论对某一群体的荣誉具有诽谤性、超越客观评价的范畴,就有可能被法律规制。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言论的定性,依然要评估具体的上下文以及言论持有者的主观动机。

第二条规定,是侮辱(insult)。如果一个人一个人使用侮辱性的言辞或低劣的行为以诋毁他人,有可能被处以罚金或六个月以内的拘禁。不过,要符合侮辱罪,当事人必须有羞辱、嘲讽、侮辱他人的动机。

可见,对SVT言论的定性,取决于对其讽刺性的认定,以及对其主观动机的理解。并不必然就属于需要被审查、限制的言论。

 

即便经过举报甚至诉讼后,这样的言论被认为属于瑞典言论自由的范畴,也并不意味着,当人们感到被冒犯时,不能发声、抗议。

如果人们认为SVT的节目有不当之处,需要明确对其做出批评乃至抵制;SVT出于品牌、市场等方面的考虑,或出于对观众批评的认可,可能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调整、修正。这样的抗议-修正,本身也是公共舆论正常且重要的互动。

 

SVT的节目播出后,除了中国大使馆和外交部的抗议,民间也出现了两种抗议方式。

 

第一种,便是浩浩荡荡的帝吧出征

 

 

帝吧出征,其本质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线上//行示///,是公民表达观点的正当权利。

更需要被关注的是,出征后究竟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在被出征者攻陷的社交网络的相关页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言论:

 

 

以种族歧视的言论去抗议种族歧视,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而在墙内网民翻墙出征的同时,瑞典当地的华人华侨,也采取一系列行动表达抗议。

他们在公开的通告中,指出节目最后虚构短片的问题所在——这样的操作有延伸失控的风险,一些不雅场景的无限扩大损害华人形象也伤害华人感情。

 

 

华人社团一方面组织社群通过瑞典媒体监督局、反歧视专员的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另一方面积极与节目负责人联络、寻求对话,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提起民事诉讼的可能性。

926日下午,SVT的有关负责人与瑞典华人社团代表进行会谈,华人社团表达了己方诉求,瑞典电视台也再三做出道歉,承认素材使用不当,没有把握好反讽尺度,将youtube上的节目下架、对节目库里的视频进行修正补救。

 

尽管中国大使馆依然表示不接受该道歉,当地的华人社团却为消弭种族歧视、寻求理性对话提供了难得的正面榜样。

不难想象,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频繁,曾经陌生的种族歧视话题,还将更多的出现在公共舆论场上。如何理性应对身份政治,而不是简单被煽动民族情绪,我们都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参考资料:

[1]SVT humorSinophobia is not ok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jkURzcgi8

[2]环球网:怕中国人看不到瑞典电视台将中文辱华节目放优酷,https://news.sina.cn/gj/2018-09-23/detail-ifxeuwwr7283333.d.html

[3]观察者网:瑞典电视台主持人脸书被1万多条留言占领了……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9_26_473490_s.shtml

[4]北欧时报:瑞典华人社团关于抗议Svt辱华视频的会议通告,http://www.chinanews.se/index.php/content/index/pid/5/cid/6266.html

[5]Görel Granström & Karin ÅströmLifecycle of a Hate Crime - Country Report for SwedenUmeå University, Swedenhttps://www.iccl.ie/wp-content/uploads/2018/04/Life-Cycle-of-a-Hate-Crime-Country-Report-for-Sweden-English.pdf

[6]Independent: BBC commentator accused of putting on fake Chinese accent during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2015.10.29, https://www.independent.co.uk/sport/general/others/bbc-commentator-accused-of-putting-on-fake-chinese-accent-during-world-gymnastics-championships-a6713971.html

[7]the swedish press and broadcasting authority: Media requirements and regulationshttps://www.mprt.se/en/broadcasting-radio-and-tv/requirements-and-regulations/#The%20Medium's%20impact

 

话题:



0

推荐

C计划

C计划

6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成立于2016年7月。 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讲座、工作坊,帮助人们提升思维能力,改善人际沟通,共筑公共理性。

文章